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教育部启动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乐竞(中国)2025年度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包括品牌项目示范推广(含第1-6项)、骨干队伍培育提升(含第7项)和平台基地辐射引领(含第8-10项)3个类别,共10个子项。具体如下:
(一)品牌项目示范推广建设内容及要求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1)理论武装精品项目。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目标引领,运用各种载体分群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工作,推动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国企骨干、退役军人、劳动模范等各方面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培训,打造示范课堂,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宣讲,做好党员基本培训。探索师生理论武装常态化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2)文化育人精品项目。以强化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目标引领,加强对学校校园文化各版块、各方面的整体性规划,充分挖掘校园红色资源,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新时代伟大成就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史校训等育人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资源库,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和育人实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大力创建文明校园,校风学风良好,在本地本校的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心理育人精品项目。以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目标引领,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制作心理科普微课,开展专题心理讲座,宣传教育活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规范构建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定期开展测评筛查,构建校内多部门多平台联动的综合感知系统,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机制健全有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具体应用 场景、工作模式,专兼结合工作队伍规模适当、素质良好,专项工作经费充足,办公场地和设备条件过硬,评价考核体系合理。构建“家校医”长效协同的育人机制和有效办法,推动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沟通合作与深度融合,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保障、筑牢心理安全防线。
(4)实践育人精品项目。立足知信行有机统一,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联动、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构建实践育人新范式。强化育人目标引领,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体验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战略部署,精准锚定人生发展方向。课内外一体设计,将优质实践资源有机纳入教学安排,确保社会实践的学时学分安排。深化定向结对互动,加强与部队、政府、企业、社区、乡村等校外有关单位结对子,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强化社会实践联动。结合专业特色服务,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推动不同类型的学生结合专业所学,提供特色服务,解决社会所需。强化成果绩效管理,完善社会实践成果考核、评价、认定体系建设。注重典型宣传推广,挖掘社会实践先进典型,提炼有特色的实践育人机制、思路、模式,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实践路径。
(5)网络育人精品项目。注重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高校网络育人格局,有效建立师生黏合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完善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体系。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各类网络文化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创新性、实效性,注重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教 育,育人导向鲜明、品牌效应显著、运行模式健全、传播效果良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围绕内容供给、队伍建设、精准思政等领域,创新打造“AI+思政”的智慧系统、典型应用和协同平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6)队伍建设精品项目。以《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为牵引,坚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学校党委会议题,着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能力过硬、育人水平高超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立足配备选聘增效,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原则,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事业编制身份,制定专职辅导员选苗育苗专项培养方案,将专职辅导员选苗育苗人才储备纳入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立足培训培养赋能,能够围绕政治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等重点内容,聚焦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从学生思想引导、行为教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升辅导员核心素质能力,能够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结合本校学科特色与学生特点,分层组织开展贴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全覆盖培训,细化不同工作年限辅导员培训内容,实施分群体精准培训;立足发展晋升畅通,实现达到初、中级职称条件的辅导员应评尽评,成绩突出的专职辅导员可评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优化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岗位结构;立足激励保障提质,能够针对辅导员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职级实际,建立健全系统化、差异化、科学化的辅导员考评机制。
(7)国家安全教育精品项目。以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目标引领,构建全覆盖、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等学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围绕讲授《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开发有关课件,录制线上课程,分析相关案例,建设好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及相应体系。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安全形势任务,精心组织策划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以点带面加强引领示范,发挥媒体矩阵作用,强化正向引领和全域传播。精心组织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安全教育实践品牌。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组织相关师生深入校园、社区、单位等开展宣讲,提升实践育人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8)育人共同体精品项目。坚持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 融合,推进多元育人主体共同参与、多方育人资源系统集成、多维育人载体有机融合,创新打造深度贯通、同题共答的育人共同体,推动形成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政工作新范式、新样态。要聚焦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之间的育人作用,找准衔接点、互补点,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通过各主体间的互学互鉴、互联互通,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统筹安排系列育人行动。优化原有育人载体、渠道和项目,深化校内外、各环节资源的开发利用,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领域拓展、全方位覆盖。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工作探索、实践经验等领域,推出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搭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成果展示平台、学术研 讨平台和经验交流平台,促进思想交流、学术碰撞、理论创 新;发挥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前沿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申 报成果的选题范围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属于党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安校园建设等领 域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前沿性的成果,突出理论性、学术 性、现实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通俗化阐释、推 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具有重要意义。申报成果形式为中文学术专著、专题论文集、 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不包括教材、译著、工具书、散篇 论文、资料汇编、普及性读物、软件等)。论文集应集中围绕某一专题;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并注重理论提升和分析; 研究报告要问题突出,充分体现研究性质。申报成果须是已 完成书稿且尚未公开出版,内容需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相 关要求,逻辑体系完整,符合学术规范,无知识产权争议,具备出版的基础条件。入选成果将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统一组织出版,申报人应保证成果入选后 3 个月内能按照专家咨询意见完成修改,交给出版社“齐清定”的书稿。
3.高校场馆育人作用开发
深入挖掘校史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高校场馆育人元素,进一步挖掘高校校史校情中特有的光荣传统、优秀事迹和先进文化内涵,把场馆育人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组织开展“场馆育人”系列活动、建设“场馆育人”专业队伍、开发“场馆育人”衍生课程、加强“场馆育人”传播交流、推广“场馆育人”工作成效,推动场馆成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学生沉浸式学习平台。
4.高校数字文物开发
多维度挖掘高校文物蕴含的育人资源,强化数字技术对 传统文物的赋能作用,包括参与文物数字化保护、开展数字文物系列活动、建设数字文物讲解队伍、开发数字文物的相关文化作品与产品等内容,面向全国高校师生进行虚拟展示和开放学习,更好地发挥教育、传播和科普功能,真正让藏在高校中的文物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5.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
面向高校遴选解析若干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在深入挖掘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历史、理论、实践、价值等方面育人元素的基础上,围绕“用什么融入、怎样融入、融入何处”进行阐释,讲清楚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案例应具有逻辑性、典型性、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6.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
面向各地教育部门、高校遴选解析若干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立足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发挥高校示范牵引作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理论武装、课程教材、文化涵育、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健康、队伍支撑等方面,总结凝练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做法,明确育人主体、建设内容、覆盖范围、工作机制和显著成效,案例应具有创新性、典型性和可推广性。
(二)骨干队伍培育提升建设内容及要求
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和鼓励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注重理论水平和素质能力的提升,注重探索、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模式,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工作业绩突出、作风务实清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要求申报对象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具体包括高校分管校领导、党委工作部门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干部等人员,应当专职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满8年。此次人选年龄要求为:截至(2024年1月1日),人选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9年1月1日后出生)。申报人及团队应当能够承担理论研究、团队建设和成果转化等主要任务。理论研究方面,要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对新时代人工智能等带来的影响提供应对方案、为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真问题提供意见建议,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和载体,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成果、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团队建设方面,结合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组建10人以上的工作团队或研究团队,培育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理论水平的后备力量。 要突出示范引领,培育支持期内,到高校开展理论宣讲、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等5场以上,辐射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发展。要强化成果转化,培育支持期内,要提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工作研究报告或政策咨询报告至少1份,牵头开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典型工作1-2项。
(三)平台基地辐射引领建设内容及要求
8.红色文化弘扬基地
面向全国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遴选建设,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针对高校师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定期举办专题展览、开展寻找红色基地系列活动等,开发数字虚拟展示资源内容,建设红色文化宣讲专业队伍,打造特色红色基地活动品牌,彰显红色文化教育功能。
9.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
面向各地教育部门支持认定的校外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遴选建设,功能设计以实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主,兼具体能锻炼和实践体验,要求基地具有完备的软硬件设施,科学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场地设施、功能区设置、课程团队等,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心理涵养、实践训练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10.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面向各地教育部门支持认定的适合大学生前往开展体验式、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探索创新活动的优质资源单位,遴选建设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单位,建设形成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实践体验项目,接纳全国高校师生开展主题参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实践工作机制。
二、申报要求
1.关于申报数量。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推荐名额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申报各子项项目数量均不超过1项,即横线标注的项目最多只能报1项,其中“(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1)-(8)为第一个子项目,只能选择1项进行申报。
2.严格审核把关。各单位要在积极组织动员参与的基础上,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严格程序、严守标准,切实履行好审核职责,从工作基础、能力水平、条件保障等角度,精心筛选申报项目及推荐人选,确保申报人和申报内容真实可靠。
三、申报流程
1.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选择申报子项,于2024年10月22日下午17:00前,将附件推荐汇总表送至邮箱hnzyxcb@126.com(以“单位名+思政建设项目申报”命名),纸质版加盖单位公章送至党委宣传部俊学楼A513办公室。逾期未报汇总表的单位,视为放弃申报。
2.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遴选,于10月29日前按照每个子项目不超过1项推荐至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并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做好项目填报等各项工作。
3.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于10月31日10:00-17:00集中开通账号权限(权限开通后,系统会自动向申报人手机号发送短信,请注意及时查收)。账号权限开通后,各项目负责人务必于11月5日17:00前登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www.sizhengwang.cn)“高校思政工作申报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和相关要求填报申报信息并上传相关支撑材料。逾期未上传支撑材料者,视为放弃申报。
4.各申报项目支撑材料上传完毕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复核,择优推荐至教育部。
联系人:王赞 电话:65737928